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
-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及其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借助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多媒体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 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及寓意,掌握相关词汇。
难点:将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
- 故事文本及相关图片资料;
- 多媒体课件;
-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月亮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
- 提问:“你们知道关于月亮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吗?”引出课题《嫦娥奔月》。
2. 初读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
- 教师指导学生圈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结合上下文猜测其意思。
3. 细读品味
- 分段落讲解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 结合插图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深度探究
- 小组讨论:为什么嫦娥会选择吃下仙药飞向月宫?
- 全班交流分享观点,鼓励大胆发言。
5. 实践活动
-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 手工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月宫”模型,激发创造力。
6. 总结提升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美好品质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优美句子三句,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查阅更多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书籍,下周班会课上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主要情节:后羿射日→获得仙药→误食仙药→飞升月宫
人物形象:勇敢善良的后羿;美丽纯洁的嫦娥
文化价值: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反思总结
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环节表现不够积极主动,今后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同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还需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