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

2025-04-28 04:52:59

问题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4-28 04:52:59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令人敬仰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便是这样一则充满智慧与胆识的历史故事。它选自《战国策》,讲述了唐雎临危受命,成功捍卫国家尊严的事迹。

【原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消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仅有的五十里土地得以生存,我认为他是位德高望重的人,所以没有过分在意。现在我要用十倍的土地扩大安陵的疆域,可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难道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绝不是这样的。安陵君是从先王那里继承的土地并守护着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道:“你也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时,会倒下百万具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样子吗?”秦王说:“平民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只是平庸之人的愤怒,不是有志之士的愤怒。像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划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贯穿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向宫殿。这三位都是有志之士,他们心中的愤怒尚未爆发,就已预示着灾难降临。加上我现在,这就是第四个人了。如果有志之士一定要发怒,那么就会有两个人倒下,鲜血只会在五步之内流淌,天下人都会穿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完,唐雎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脸色变得慌乱,直起身来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下!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我现在明白了:韩国和魏国之所以灭亡,而安陵还能凭借五十里土地存在下去,仅仅是因为有您这样的贤士啊。”

这篇故事不仅展现了唐雎的机智勇敢,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唐雎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胆量,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保护了国家的安全与尊严。他的行为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