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义与拼音
“文质彬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文雅而有礼貌,既有文化修养又有良好的品德。它通常用来赞美人的气质和风度。拼音为:wén zhì bīn bīn。
二、出处与典故
“文质彬彬”最早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是孔子对理想人格的一种描述,强调一个人内在的本质(质)和外在的表现(文)需要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典故中提到,如果一个人过于注重外表形式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就会显得虚浮;反之,如果过分重视内在却忽略了表现形式,则可能显得呆板。只有文与质相互协调,内外兼修,才能展现出优雅得体的形象。
三、造句
1. 他穿着得体,举止文质彬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这位学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文质彬彬,深受学生们喜爱。
3. 在正式场合里,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文质彬彬的态度。
四、近义词
与“文质彬彬”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且有教养。
- 彬彬有礼:指言行举止非常礼貌周到。
- 落落大方:形容人举止自然不做作,显得很有风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质彬彬”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外表仪态的要求,更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重外表礼仪,更应不断提升自身内在修养,做一个内外兼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