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阴阳大乐赋》是一篇充满哲理与艺术美感的经典之作,其作者为唐代著名文学家白行简。本文将对这篇赋进行原文呈现、翻译以及详细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原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阴阳交泰,万物生光。大乐无形,大音希声。圣人作乐,以和人心;阴阳调合,以顺天时。是以君子修德,小人守分。乐者,心之动也;音者,气之化也。故曰:“乐以道和。”
翻译:
天地初始时混沌一片,宇宙浩瀚无垠;日升月落,星辰排列有序。四季更替,冬天收藏,秋天收获。阴阳和谐统一,世间万物得以光辉灿烂。伟大的音乐虽然无形,却能传递深远的意义;美妙的声音虽难以听见,却能触动心灵。圣人创作音乐,是为了调和人们的情感;通过调整阴阳关系,顺应自然规律。因此,君子修养品德,而小人则应安守本分。音乐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声音则是气息变化的结果。所以说:“音乐是用来调和人心的。”
注解:
1. 天地玄黄:形容天地初开时的状态,玄指深黑色,黄指黄色,象征天地未分时的混沌景象。
2. 宇宙洪荒:描述宇宙形成初期的广阔与原始状态。
3. 日月盈昃:指日月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盈亏现象,“昃”意为偏西,即太阳偏西时的状态。
4. 辰宿列张:星辰布满天空,形成美丽的图案。
5. 阴阳交泰: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6. 大乐无形,大音希声:强调真正高妙的音乐并不依赖于具体的形态或声音,而是能够触及人的内心深处。
7. 圣人作乐,以和人心:指出圣人在制定礼乐制度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调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8. 乐者,心之动也;音者,气之化也:说明音乐来源于人类内心的感受,而声音则是由气息转化而来。
以上是对白行简《阴阳大乐赋》原文及其背后意义的解读。通过这篇赋可以看出,白行简不仅关注自然界的运行法则,还重视人文精神与社会秩序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见解。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爱好古典文学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