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书》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旦写给其子伯禽的一封家书。这封信主要讲述了治理国家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文如下: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夫财者,聚散之物也。聚则民怨,散则民安。故君子宜以聚为散,以安为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以君子先慎乎德。
翻译如下:
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过草地,草必定随风倒伏。所以,君子应当首先谨慎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会有人追随,有了人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有财富,有了财富就会有用处。品德是根本,财富是枝节。舍弃根本而追求枝节,会使民众争夺利益,甚至互相掠夺。财富不过是聚散不定的东西,聚集起来会让民众产生怨恨,分散开来才能让民众安定。因此,君子应该把聚敛视为分散,把安定视为怨恨。品德是根本,财富是枝节。所以君子要首先谨慎自己的品德。
这篇文章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处理财富的态度。周公通过这封信教导儿子要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而不是仅仅依赖物质财富。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