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叫阿呆的少年。他从小就被人叫做“傻子”,因为他的反应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村里人都觉得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阿呆却一直有个梦想——上学。
有一天,阿呆偷偷溜进了村里的小学,站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他虽然听不太懂,但总觉得那些字句像一首美妙的歌。老师发现了他,问他为什么在这里,阿呆挠挠头说:“我想学。”
老师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傻子也能上学?你是不是想多了?”
阿呆点点头,眼睛里闪着倔强的光:“我想试试。”
最后,老师被他的坚持打动了,同意让他试听一天。那一天,阿呆听得格外认真,虽然很多东西都记不住,但他心里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后来,阿呆成了村里第一个上学的“傻子”。尽管他常常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但他从不气馁。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都会把卷子收好,说要留作纪念。
几年后,阿呆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他站起来大声说道:“谢谢大家让我来上学,我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学会了努力和坚持。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连平时嘲笑他的人也红了眼眶。从此以后,“傻子”不再是一个嘲笑的词,而成为了一种敬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