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每当腊月的脚步渐近,空气中便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息——那是新年的味道。母亲开始忙碌起来,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她总说:“过年嘛,就得热闹些。”父亲则带着我贴春联、挂红灯笼,将家里装点得喜气洋洋。
除夕夜是最让人期待的一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的菜肴琳琅满目,有象征团圆的鱼,寓意年年有余的鸡,还有各种各样的小菜。奶奶总会笑眯眯地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说:“这是咱们家的传统,吃饺子才能守住这一年的好运。”大家边吃边聊,笑声不断,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浓浓的亲情冲淡了。
饭后,我们一家人会一起看春晚。虽然节目五花八门,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守岁。午夜时分,当钟声敲响,窗外爆竹声此起彼伏,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欢乐祥和之中。我跟着大人一起放鞭炮,看着绚丽的烟花照亮夜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我就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跑到院子里去迎接新年。爷爷早已准备好了红包,递给我时还叮嘱道:“新的一年要更加努力学习。”接过红包,我心里既高兴又有些羞涩,连忙点头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到处都是走亲访友的人群。大家互相拜年,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屋檐下晒太阳,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感慨。这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
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节渐渐接近尾声。但那份温馨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冬天,想起那些陪伴我成长的亲人和朋友。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感恩身边的人。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远离家乡求学工作。每逢春节,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但我相信,无论身在何处,这份对家的牵挂和对新年的期盼,都将伴随我一生。因为春节,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