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词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开故乡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离别的惆怅。
原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我远渡荆门来到楚地游玩,
群山随着平原渐渐消失不见,
长江滔滔奔流入那辽阔的荒原。
月亮倒映在水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云雾升起仿佛构筑起海市蜃楼。
我仍然深爱着故乡的流水,
它似乎一路护送我的小船前行万里。
意思:
首联点明了出发地点和目的地;颔联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描写,展现了从山地过渡到平原开阔景象的过程,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颈联进一步渲染了夜晚行舟时的奇幻景象;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上一句和下一句:
上一句是“山随平野尽”,下一句为“江入大荒流”。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豁达开朗的性格特征。
这样一首诗既是对旅途风光的记录,又是对人生旅程的一种隐喻——正如长江奔腾不息一样,人生也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只要心怀希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