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潼关吏》是杜甫创作的一首经典诗篇。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潼关的险要地势和战乱时期的紧张氛围。为了便于现代读者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与现代汉语对照:
原文: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篸川北注黄河通。
安危须仗出群才,努力修关固险要。
现代汉语对照:
士兵们为何如此匆忙地建造城墙?他们在潼关大道上忙碌地工作。大城坚固得像钢铁一般,而小城更是高达万丈。我询问潼关的守关官员:“修缮潼关是为了防备胡人吗?”他让我下马,并指引我看向山边。
连绵的山峦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它们奔腾向东流入黄河。国家的安危需要依赖杰出的人才,我们应当尽全力加固潼关这一重要防线。
通过这样的对照,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希望这段文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