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怀念。在我的家乡江苏,这个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年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准备祭品,有青团、烧饼、水果等。清晨,我们全家便带着这些供品前往祖坟。一路上,田野里的油菜花金黄灿烂,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仿佛在向逝去的亲人致意。到了墓地,大人们会先清理杂草,然后将供品摆放在墓碑前,点燃香烛,虔诚地叩拜。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但也会被长辈们的庄重神情所感染,学着鞠躬行礼。
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踏青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喜欢带上家人一起去郊外走走,享受春天的美好。家乡的小河畔,桃花盛开,蜜蜂嗡嗡作响;远处的山坡上,绿草如茵,牛羊悠闲地吃草。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宁静而满足。
清明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放风筝。在乡间空旷的地方,总能看到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孩子们欢笑着奔跑,手中的线轴飞快旋转,风筝越飞越高,仿佛能触碰到云端。这种简单的快乐,是清明节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温暖记忆。
家乡的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风物和亲情总是牵动着我们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