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掌握屈原及楚辞的基本常识。
2. 背诵并默写《湘夫人》,理解其深刻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湘夫人》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屈原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 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湘江流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并引出屈原的《湘夫人》。
二、作者简介
介绍屈原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强调《离骚》《天问》等作品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三、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与重音。
2.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背诵部分章节。
四、深入探究
1. 分组讨论:找出文中体现湘夫人情感变化的关键语句,并说明理由。
2.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其他描写湘水神话题材的作品,如《洛神赋》,探讨不同作品间异同点。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撰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湘夫人》的理解。
【板书设计】
湘夫人
——屈原
1. 思念之情
2. 追求理想
3. 浪漫主义风格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