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经典课文焕发新的活力,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驿路梨花》作为一篇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文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核,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一、导入新课
1. 以梨花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同时引出课文标题。
2. 提问:“看到这些美丽的梨花,你会联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视觉体验出发,初步感知梨花所代表的美好事物。
二、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描写梨花及人物言行的重点句子。
2. 组织小组讨论:“你认为文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它与故事的发展有何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重点研读
1. 分析第一部分(发现小屋):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环境特点的词语,如“荒凉”、“寂静”,体会作者营造氛围的手法。
- 讨论:“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出现一座小屋?”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
2. 探讨第二部分(揭开谜底):
- 聚焦于“梨花姑娘”的形象塑造,分析她的性格特征及其对整个故事发展的作用。
- 设问:“如果没有‘梨花姑娘’的存在,这个故事会怎样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人物设置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1. 结合实际生活,讲述自己身边类似“助人为乐”的事迹,谈谈个人感悟。
2.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关于“梨花精神”的思维导图,总结提炼核心价值观。
五、课堂总结
回顾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强调《驿路梨花》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六、布置作业
1.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2. 收集更多有关“梨花”的诗句或成语,制作成卡片分享给同学。
这份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富有创新性,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