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鲁国,有一位非常清廉的官员叫公仪休。他为人正直,深受百姓爱戴。有一天,一位朋友送来了一篮子新鲜的鱼作为礼物。公仪休却婉言谢绝了这份好意。
朋友不解地问:“这不过是一些普通的鱼罢了,为何您不肯接受呢?”
公仪休微笑着回答道:“正因为这鱼是如此普通,我才不能接受啊!我身为国家的官员,每天都在处理政务,如果接受了这样的礼物,就会让人觉得我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样不仅会损害我的名声,也会破坏整个官场的风气。”
朋友听后连连点头,说道:“您说得对,确实应该以身作则,保持清廉。”
公仪休接着说:“不仅如此,我们做官的人,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利益所诱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
于是,那位朋友带着鱼离开了,而公仪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学习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及其重要性。
- 难点:帮助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大家认为什么是真正的诚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 分段讲解,强调公仪休的行为动机及其意义。
3. 讨论交流
- 组织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公仪休,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
4. 实践活动
- 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公仪休拒绝礼物的情景。
- 设计一个小品或短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
6. 作业布置
- 写一篇小作文,谈谈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 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如何实践这些美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深刻的道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