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原文全文及翻译对照】《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由宋代朱熹将其独立成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大学》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以下为《大学》的原文及其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对照理解。
一、文章总结
《大学》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著作,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的核心思想,强调通过自我修养达到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其内容不仅对古代士人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现代人提升自我素质、实现人生价值也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大学》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进行对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的思想内涵。
二、《大学》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彰显光明的德性,亲近民众,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知道目标之后才能坚定,坚定之后才能宁静,宁静之后才能安稳,安稳之后才能思考,思考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知道先后顺序,就接近道了。 |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显光明德行的人,首先治理好国家;想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管理好家庭;想管理好家庭的人,首先要修养自身;想修养自身的人,首先要端正心思;想端正心思的人,首先要诚意;想诚意的人,首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 |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 所谓诚意,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味、喜欢美色一样,这就是自我满足。 |
|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因此,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 |
|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 小人在独处时做坏事,无所不为,见到君子后才感到羞愧,掩盖自己的不善,表现自己的善。 |
|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人们看自己,就像看到肺肝一样清楚,有什么用呢?这说明内心真诚,外表自然显露,因此君子必须在独处时也谨慎。 |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财富使房屋华丽,德行使身心美好,心胸宽广则身体安康,所以君子必须诚意。 |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所谓修养自身在于端正心思,如果心中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就无法保持正直。 |
|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心不在焉,即使看见也像没看见,听见也像没听见,吃东西也尝不出味道。 |
|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这就是说修养自身在于端正心思。 |
三、结语
《大学》虽篇幅不长,但思想深邃,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士人修身治国的重要指南,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如何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刻启示。通过对比原文与翻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中的核心理念,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以上就是【大学的原文全文及翻译对照】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