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短小篇章。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古代劳动者在沉重劳役下的无奈与哀怨。
原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
天黑了呀,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怎么会站在露水中?
天黑了呀,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差事,怎么会陷入泥泞之中?
《式微》通过反复吟唱的方式,强化了劳动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统治者剥削的不满。诗中的“式微”意为衰落、暗淡,象征着天色已晚,也隐喻着劳动者的处境日益艰难。全诗虽短,但情感真挚,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还体现了古人对于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关注那些默默付出却常被忽视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