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作者叶圣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貌,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魅力。文章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 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及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文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深入探究
1. 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苏州园林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苏州园林特色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四)拓展延伸
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2. 讨论:除了苏州园林,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园林艺术?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说明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
2.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个景点。
七、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总体布局:因地制宜
细节处理:精致典雅
艺术特色:自然和谐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及写作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上就是《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