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无疑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两个流派虽然诞生于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但它们都致力于从文本本身出发,深入探讨文学的本质及其独特的艺术特性。
俄国形式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俄罗斯,它以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和彼得堡学术圈为核心,代表人物包括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等。这一学派强调文学研究应专注于作品的形式特征,如节奏、韵律、隐喻、象征等,而非其社会背景或作者意图。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概念尤其具有影响力,他认为通过使语言变得陌生化,文学可以恢复读者对世界的感知力,从而达到审美体验的目的。
而英美新批评则是在20世纪中期兴起于西方英语世界,其主要阵地是美国南方大学校园。新批评倡导一种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方法,称为“细读法”,即通过对文本内部结构的严密考察来揭示其意义。这一流派反对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或是社会历史的反映,而是将其视为独立存在的艺术品。兰色姆提出的“本体论”观点便是新批评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之一,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一个自足的整体,不应被外部因素所干扰。
尽管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但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也有着共同点。首先,它们都重视文学的语言特性,认为语言是文学的基础;其次,它们都试图建立一套科学化的文学批评方法,以提高批评的质量和准确性;最后,它们都对后来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文学批评开辟了新的方向。
总之,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学视野,还促进了文学批评领域的专业化发展。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些理论时,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文学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