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以千里马不遇伯乐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以下是一些关于《马说》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学习和巩固。
一、选择题:
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象征的是什么?
A. 千里良马 B. 贤能之士 C. 普通马匹 D. 稀有动物
答案:B. 贤能之士
解析:“千里马”在文中象征着有才能的人才,而“伯乐”则象征能够发现并重用这些人才的明主或领导者。
2. 文章开头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伯乐比千里马更重要 B. 千里马不需要伯乐 C. 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 D. 千里马和伯乐同等重要
答案:C. 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无法被发现和重用。
二、填空题:
1. 《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描述的是________对待千里马的方式。
答案:不识人才者
解析: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那些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人才的人,他们不仅无法发挥人才的能力,还可能扼杀人才。
2. 文章最后感叹“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________之情。
答案:不满与愤慨
解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埋没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缺乏真正懂得赏识人才的领导者的现实。
三、简答题:
1. 《马说》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案: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人才虽然普遍存在,但真正能够识别并善待人才的机会却并不常有。它提醒我们珍惜和重视人才,同时也呼吁社会培养更多的伯乐。
2.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理解。
答案:在生活中,人才需要机遇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导师(伯乐)可以发现并引导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千里马”,同时也要学会识别和支持他人,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以上就是关于《马说》的一些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