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前瞻马耳九仙山,青山隐隐水迢迢。
凭高望断天涯路,不见行人归。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翻译
遥望马耳山和九仙山,青山隐约,流水悠长。
我独自登上高处,极目远眺,却看不到任何行人的踪迹。
想要寄出书信传达我的思念,但山川辽阔,不知该往哪里送。
风停了,花瓣散落一地,黄昏时分,我懒于梳妆。
世事变迁,人事消逝,所有的事情都已结束,刚想开口诉说,泪水却早已夺眶而出。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开头两句“前瞻马耳九仙山,青山隐隐水迢迢”,通过山水的描写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的向往。接着,“凭高望断天涯路,不见行人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却看不到任何希望或归途。
下半部分则转向内心世界的刻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细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疲惫;而最后两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则将全词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深切感慨。
苏轼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在这首词中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使得《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