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荒凉景象。尽管国家已经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临,城中的草木却长得更加茂盛,这反衬出战乱给城市带来的萧条与破败。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看到花开不禁落泪,听到鸟鸣也感到揪心,这种移情于物的手法使诗句更具感染力。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漫长。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刻画了诗人因忧愁而日渐衰老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试题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春望》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B.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指的是战争。
C. 全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景,而是通过侧面反映战争的影响。
D. 最后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说明诗人年老体弱,无法承受生活重压。
正确答案:D
二、简答题
2.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春望》中是如何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答:《春望》通过描写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以及个人遭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展现出战乱后城市的破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映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以及对亲人平安的渴望;最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是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因国难家愁而日渐憔悴的状态。
以上就是关于《春望》的赏析及练习题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讲解的地方,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