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
古文名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意指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后不一定能成大器。这句话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不要仅凭孩子的早期表现就对其未来做出绝对的判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哲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翻译和阅读理解练习。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引见。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家君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应声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翻译练习: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2. 君与仆有何亲?
3.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阅读理解问题:
1. 孔文举是如何证明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的?
2. 陈韪的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
3. 孔文举是如何回应陈韪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不仅能提高古文翻译能力,还能深入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