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这个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它既可以表示不紧密、不亲近,也可以指清除阻塞、使畅通。例如,“疏通”一词,就是指清理阻碍,使水流或其他东西能够顺畅通过。
在古代文学中,“疏”也有其独特的意义,常用于描述一种文风或文体,比如奏疏,即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的“疏”可以理解为信件,是家人之间沟通情感的重要媒介。
至于组词,“疏”可以组成很多词汇,如疏忽(表示粗心大意)、疏远(形容关系变得生疏)等。此外,“疏影横斜水清浅”中的“疏影”,描绘了一种稀疏而美丽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
“疏”字还可以用来形容植物的状态,如“疏花”指的是花朵分布得较为稀疏;在地理术语中,“疏松”则用来形容土壤结构松散,透气性好。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疏”字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多样的表达,既可体现事物的物理状态,也能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