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巴山深处,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关于一位被称为“背二哥”的人。他并非英雄豪杰,也不是什么显赫人物,但却以他的坚韧和善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大巴山交通闭塞,物资匮乏。背二哥,原名李大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常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因为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背夫”。
每天清晨,背二哥都会背上沉重的货物,沿着蜿蜒崎岖的小路向山外走去。他的背篓里装着粮食、盐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这些东西对于山里的村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背二哥每次往返一次,都需要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常常一走就是好几天。
有一次,背二哥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村里的学校运送一批教学用品。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封山,道路泥泞难行。村长劝他说:“这么恶劣的天气,就别去了吧,太危险了。”可背二哥却坚定地说:“孩子们等着书本上课呢,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于是,背二哥冒着风雪踏上了征程。一路上,他滑倒过无数次,脚下的鞋子早已被冰雪浸透,冻得麻木不堪。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生怕耽误了时间。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他终于将教学用品安全送到了学校。
当村民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不感动落泪。他们纷纷称赞背二哥是“山里的脊梁”。从此以后,“背二哥”这个名字便在当地传开了,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除了勤劳肯干,背二哥还乐于助人。无论谁家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记得有一年,邻村遭遇洪灾,许多人家房屋倒塌,无处栖身。背二哥听说后,立即组织乡亲们筹集物资,并亲自带领大家前往救援。他不仅帮助受灾群众搭建临时住所,还挨家挨户送去食物和衣物,直到所有人都安顿下来才离开。
随着时间推移,背二哥的事迹逐渐被更多人知晓。尽管他已经年迈体弱,但依然坚持为乡亲们服务。在他看来,只要还能动弹一天,就要为家乡做点贡献。
如今,虽然大巴山的道路早已修缮宽敞,汽车取代了人力背负,但人们仍然怀念这位朴实无华却又伟大的背二哥。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巴山背二哥的精神,就像那巍峨的大巴山一样,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