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那就是长征。毛泽东主席所作的《七律·长征》,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今天,我们将通过这堂课件,一起走进那段光辉岁月。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1934年到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跨越了无数高山大河,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壮举不仅保存了革命火种,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请大家朗读一遍《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主要事件。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红军战士们无惧艰难险阻的决心;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形象地描述了长征路上翻越崇山峻岭的场景;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则生动再现了巧渡金沙江与强渡大渡河的历史画面;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是传递出胜利在望的喜悦之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加深印象。比如,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曾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其中,“四渡赤水”堪称经典战例之一。当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军不得不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赤水中来回穿梭,成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种机智勇敢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红军将士们的智慧与胆略。
此外,长征还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美好画卷。当时,一位疲惫不堪的老红军将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送给了一位贫苦妇女。这个简单却温暖的行为,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诵读《七律·长征》,并思考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尽管时代变迁,但长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都应该像红军战士那样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七律·长征》课件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铭记这段历史,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