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授课对象:金融专业本科生
学时安排:48学时(理论与实践结合)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统计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银行体系的功能及运作机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金融市场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3. 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 第一部分:货币与银行概述
-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 金融机构的分类及其作用
- 当代金融体系的特点与发展
2. 第二部分:货币供给与需求
-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 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
- 货币市场均衡分析
3. 第三部分: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独立性
-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估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 第四部分:商业银行运营与风险管理
-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
-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
-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5. 第五部分:国际金融与汇率理论
- 外汇市场的结构与功能
- 汇率决定的理论基础
-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热点话题,促进交流与合作。
4. 模拟实验法:利用实验室环境,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金融操作流程。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占30%,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
3. 期末考试占40%,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参考教材与资料
1. 主要教材:
- 《货币银行学》,张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 辅助读物:
-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 《金融市场与机构》,罗伯特·C·墨菲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版。
七、其他注意事项
-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
-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
- 关注学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即为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