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5-05-02 12:32:12

问题描述: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02 12:32:12

在古代,君王与大臣之间的对话常常充满了智慧和哲理。《上与群臣论止盗》便是这样一篇经典文章,它通过一段关于如何制止盗贼的讨论,展现了君臣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治国之道。以下是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练习及其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学习和思考。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矣。”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 或请重法以禁之

- 上哂之曰

- 民之所以为盗者

- 轻徭薄赋

- 外户不闭

2. 翻译句子。

-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矣。

3. 这篇文章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 或请重法以禁之:有人建议用严刑峻法来禁止偷盗行为。

- 上哂之曰:皇上笑着回答说。

- 民之所以为盗者: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的原因。

- 轻徭薄赋:减轻徭役和赋税。

- 外户不闭:家门外不用关闭门户。

2. 我应当去除奢侈,节约费用,减轻徭役和赋税,选拔廉洁的官员,让老百姓有足够的衣食,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

3. 这篇文章反映了唐太宗重视民生、提倡节俭、注重选拔贤能之人的治国理念。他认为通过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单纯依赖严刑峻法。

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严厉的惩罚,而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人民生活困苦到连生存都难以保障,那么即使有再严厉的法律,也无法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只有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以上就是《上与群臣论止盗》的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从中体会到古代圣贤的智慧,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