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它发生于清朝末年,具体时间为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这场变法运动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人士积极推行新政,包括废除八股文、兴办新式学堂、鼓励工商业发展等。然而,由于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这场变革最终未能成功。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软禁,并处死了谭嗣同、杨锐等六位维新志士,史称“戊戌六君子”。
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促进了思想启蒙,还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因此,了解戊戌变法的时间背景及其意义,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