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九年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2025-05-02 20:32:07

问题描述:

九年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02 20:32:0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掌握孟子“仁政”思想的基本内涵。

- 学习并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 理解并背诵课文,领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难点:

- 如何将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古为今用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以及课堂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同时建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孟子及其思想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小短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赢得广泛的支持而另一些则不然?”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讲授新知(20分钟)

1. 整体感知

- 教师朗读全文,请同学们注意听清字音及停顿,并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2. 精读细品

- 分析文章结构,明确中心论点是什么?

- 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3. 重点解析

- 解释关键术语如“道”、“天时”、“地利”、“人和”等。

- 对比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加深理解。

实践活动(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当今社会中,哪些行为符合‘得道’的标准?哪些又属于‘失道’的表现?”鼓励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大家的意见。

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孟子提出的这一理论对于个人修养乃至国家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2.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认识;

3. 查找更多关于孟子及其思想的文章进行课外阅读。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