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帝问雄曰:“闻卿在魏朝之时,与李通交恶,何也?”雄对曰:“臣与李通确有隙,然臣以为私怨不害公义。昔者臣与通共事,因小事而生嫌隙,此乃私情耳。然国家之事,臣始终以公心待之。”帝深然其言,益重其为人。
雄性刚烈,遇事敢言。尝有人诬告雄受贿,雄闻之大怒,上表自辩,言辞恳切。帝察其无罪,反责诬告者。雄虽得昭雪,然自此益加谨慎,每有奏议,必反复思量,不敢稍有疏忽。
雄常言:“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私恩次之。若以私恩废公义,则社稷危矣。”其言深切,闻者无不敬服。雄终老于官,谥号“贞”。后世以其刚正不阿,多所称颂。
参考答案:
1. 向雄为何被晋武帝重用?
- 因其忠诚正直,敢于直言,且能妥善处理个人恩怨与公义的关系。
2. 向雄如何反驳诬告?
- 上表自辩,言辞恳切,最终获得皇帝的信任和保护。
3. 向雄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以国事为重,私恩次之,强调公义高于私情。
翻译: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年轻时与同乡李通关系密切,在太学一同求学。后来,向雄在曹魏时期担任黄门侍郎,因其刚正不阿而闻名。晋武帝登基后,向雄再次担任黄门侍郎,因其忠诚正直而受到重视。
一天,晋武帝问向雄:“听说你在曹魏时与李通有过节,这是真的吗?”向雄回答说:“确实有过矛盾,但我认为私人恩怨不应影响公事。我与李通共事时,因为小事产生分歧,这只是个人情感问题。然而对于国家大事,我一直秉持公正之心。”武帝听后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更加看重他的品行。
向雄性格刚烈,遇事敢作敢为。曾经有人诬陷他受贿,向雄听后十分愤怒,上书为自己辩护,言辞真诚。武帝查明他并无过错,反而责备了诬告者。虽然向雄因此得以洗清冤屈,但他从此更加小心谨慎,每次上奏时都反复思考,不敢有丝毫马虎。
向雄常说:“作为臣子,应以国家事务为首要任务,个人感情次之。如果因为私人感情而损害公义,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险之中。”他的言论深刻,听者无不敬佩。向雄晚年仍居官职,死后被追封谥号“贞”。后人因其刚正不阿,对他多有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