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语文课上,程翔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了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这篇课文以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家人在田野间散步的情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责任。
一、导入新课
程翔老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故事。有的说散步时感到轻松愉快,有的则提到散步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程翔老师点头微笑,接着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是一次散步,但这次散步却充满了深意。”
二、初读感知
接下来,程翔老师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3. 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们认真地朗读起来,不一会儿便开始讨论这些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文章讲述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亲情;有的则强调了文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很美。程翔老师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并适时给予鼓励。
三、精读赏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程翔老师选取了几段重点文字进行详细分析。例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程翔老师解释道:“这里不仅写出了母亲年迈体弱的特点,还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体贴与关心。”他还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本”、“远”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此外,程翔老师还特别提到了文章最后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指出这句话寓意深刻,既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的家庭重任,又暗示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
最后,程翔老师组织了一场小组讨论活动,题目为“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有人表示会选择听从母亲的意见,因为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人主张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程翔老师总结道:“无论做出何种决定,都离不开对家人的理解和包容。希望我们都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生活的美好。”
整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散步》这篇课文的核心思想,还学会了如何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挚的情感去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