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观潮》这篇文章。大家有没有看过钱塘江大潮?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大潮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钱塘江大潮,感觉特别壮观。
生2:我也看过,浪潮就像一道白色的城墙一样涌过来,非常震撼。
师:很好!钱塘江大潮确实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来感受这壮丽的景象。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开始朗读课文)
师:好,大家都读完了。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3:课文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师:对,课文确实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个景象的呢?
生4:我觉得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课文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首先,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潮来之前。请大家齐读这一部分,并思考:潮来之前,江面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生5: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人们都在等待着大潮的到来。
师:对,潮来之前,江面非常平静,给人一种期待和紧张的感觉。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二部分——潮来之时。请大家默读这部分,并找出文中描写大潮的句子。
(学生默读第二部分)
生6:文中描写大潮的句子有:“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很好!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大潮从远处移来的过程。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
生7:“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对,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大潮的气势。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潮的特点?
生8:“移来”、“拉长”、“变粗”、“翻滚”等词语最能体现大潮的特点。
师:对,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动态美。最后,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部分——潮过之后。请大家齐读这部分,并思考:潮过之后,江面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齐读第三部分)
生9:潮过之后,江面恢复了平静,但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师:对,潮过之后,江面虽然恢复了平静,但余波依然让人感受到大潮的威力。这说明了什么?
生10:这说明了大潮的威力很大,即使过去了,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很好!这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震撼。最后,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全文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不同景象,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词语,展现了大潮的动态美。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亲自去感受一下这大自然的奇观。
(学生点头表示理解)
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以上就是《观潮》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