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2025-05-04 15:25:18

问题描述: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04 15:25:18

《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和追求。这篇短文虽简练却内涵深远,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理想状态,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思考社会治理的重要视角。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 大道:指最高的治国原则或理想的社会状态。

2. 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共有的,强调一种无私的精神。

3. 选贤与能:选拔贤德和有能力的人担任职务。

4. 讲信修睦:讲究诚信,增进和睦。

5. 亲其亲:以自己的亲人为核心。

6. 分:职分,指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7. 归:归宿,指女子出嫁。

8.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财物被浪费。

9.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厌恶力量没有被充分使用。

10. 谋闭而不兴:阴谋诡计不会发生。

11.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暴乱、叛逆的行为不会出现。

12. 外户而不闭:家门可以不加锁。

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属于所有人共有。人们推举贤能之人,讲求诚信,彼此和睦相处。因此,人们不只是关爱自己的亲人,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而是让老年人得到妥善照顾,青壮年得以发挥才能,儿童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疾者都能得到应有的供养。男子有固定的职业,女子有合适的归宿。财物不被浪费,力量不被闲置。所以,阴谋不会滋生,盗窃、叛乱等不良行为不会发生,家门即使不上锁也很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

赏析

《大道之行也》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图景——“大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私心杂念,人人互助互爱,资源合理分配,社会和谐安宁。这种理想状态不仅是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反思。文中提到的“选贤与能”,实际上是对当时官僚制度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而“讲信修睦”则强调了诚信与和谐的重要性。

此外,文章还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如“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体现了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物质层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倡导了一种共享经济的理念;而在精神层面,则提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奉献精神。

总之,《大道之行也》不仅是一篇哲学性的散文,更是一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作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集体福祉和社会进步。这种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