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首先,“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描绘了乌云密布的景象,但并未完全遮住远处的青山。这里的“翻墨”形象地写出了云层翻滚、颜色浓重的样子,仿佛墨汁被搅动一般。虽然天空阴沉,但青山依旧隐约可见,这不仅表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也暗示着自然界的壮丽与不可阻挡的力量。
接着,“白雨跳珠乱入船”生动地刻画了暴雨倾盆而下的情景。“白雨”指的是白色的雨点,在阳光或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跳珠”则比喻雨滴像跳跃的珍珠一样落入船中。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大雨泼洒到船上的动态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雨水打在船板上的清凉触感和雨声的喧闹。
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笔锋一转,写到一阵狂风突然刮起,将满天的乌云吹散,雨势也随之停止。这里的“卷地风”形容风力强劲,能够席卷大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也体现了自然界力量的巨大与不可预测性。
最后一句“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雨过天晴后西湖呈现出的一片宁静祥和之景。此时的湖面平静如镜,与广阔的天空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湖水,哪里是苍穹。这种意境既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不仅展示了西湖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在望湖楼上的短暂经历,使读者既能领略到西湖的美丽景色,又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