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笼罩着村庄,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画铺展在天地之间。我站在村口的小桥上,看着蜿蜒的小路通向山外的世界,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山里的日子简单而宁静。每天早晨,鸡鸣声唤醒沉睡的大地,炊烟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在一起。田间劳作是生活的主旋律,稻谷、玉米和蔬菜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孩子们在溪边嬉戏,笑声清脆悦耳;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讲述那些关于山林的故事。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从容与安宁。
然而,山外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每当父母提起要去镇上的集市买盐或卖粮食时,我总会好奇地追问:“山外面是什么样子?”母亲笑着摸摸我的头说:“等你长大了,自然会知道。”于是,我对山外充满了向往。后来,村里来了一个大学生支教老师,他告诉我,山外有高楼大厦,有宽阔的马路,还有五彩斑斓的霓虹灯。这些描述让我更加渴望去看看那个神秘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为了读书,我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到山脚下的小镇求学。起初,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飞出鸟巢的小鸟,兴奋又忐忑。然而,当真正置身于山外的世界时,我才意识到,这里的繁华背后也有它的压力和挑战。
城市的喧嚣让我一时难以适应。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嘈杂声充斥着耳朵,夜晚灯火通明的街道让我感到陌生而疏离。在学校里,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谈吐和见识让我既羡慕又自卑。但慢慢地,我也学会了融入其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尽管如此,每逢假期回家,我依然会怀念山里的生活。那里没有高楼遮挡视线,抬头就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和连绵起伏的青山;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让人觉得温暖而踏实。有时候,我会想,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山里”和“山外”,它们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距离,也是心灵深处的选择。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穿梭于山里山外的生活。虽然偶尔会怀念故乡的宁静,但也感激山外给予我的机遇和成长。或许,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选择哪一边,而是在于如何平衡两者,在忙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在变化中守住初心。
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沉,天边染上了绚丽的霞光。我轻轻合上书本,望着远方连绵的山脉,心中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远,都不要忘记脚下的土地,更不要忘记那片滋养过我的山川河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