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二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精选的练习题,结合详细的解答过程,帮助大家巩固知识。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1.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 当物距介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接下来,我们进入具体的练习题部分:
例题1
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30厘米,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请问成像的性质是什么?
解析
根据公式 \(\frac{1}{f} = \frac{1}{u} + \frac{1}{v}\),其中 \(f\) 为焦距,\(u\) 为物距,\(v\) 为像距。代入数据计算得到 \(v = 15\) 厘米。由于 \(u > 2f\),所以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
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题2
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20厘米,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请问成像的性质是什么?
解析
同样使用公式 \(\frac{1}{f} = \frac{1}{u} + \frac{1}{v}\),计算得到 \(v = 20\) 厘米。由于 \(u = 2f\),所以成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
倒立等大的实像。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最后,再次强调,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不仅需要记忆基本公式,还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熟悉各种情况下的成像特点。祝大家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