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名叫晏婴,字平仲,是齐国的大夫。他以机智善辩、清廉正直著称于世。本文将对两篇关于晏子的故事进行文言文注释与翻译,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晏子为齐相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夫谢之,遂不复驾车。
注释:
1. 御:驾车的人。
2. 门间:门缝之间。
3. 策驷马:驾驭四匹马拉的车。
4. 谢:道歉。
译文:
晏子担任齐国宰相时,有一次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替晏子驾车,撑着大伞,挥动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非常得意。不久后,车夫回家,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却能做齐国的宰相,在诸侯中名声显赫。今天我看到他出门,发现他心思深远,常常表现出谦逊的态度。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个替人驾车的,然而你的表现却自满得很,所以我要求离开。”丈夫向她道歉,于是不再替人驾车了。
二、晏子之御者
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苟善其使者,则谓之贤;苟恶其使者,则谓之不肖。吾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1. 延:迎接。
2. 阍:门卫。
3. 衿:衣袖。
4. 不肖:不才。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扇小门来迎接晏子。晏子不肯进去,说:“如果是访问狗国的话,就该从狗门进去;现在我是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接待的人只好改道,让他从大门进入。
见到楚王后,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了吗?怎么派你这样的人来做使者?”晏子回答说:“齐国都城临淄有三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一挥就可以遮住天空,汗水一挥洒下来就像下雨一样,街上的人们肩膀挨着肩膀,脚跟接着脚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者各有分工,如果使者擅长外交事务,就被认为是贤能;如果使者不擅长外交事务,就被认为是无能。我最不擅长外交事务,所以最适合被派到楚国来了。”
这两则故事不仅展示了晏子的智慧与机敏,也反映了他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从容不迫。晏子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赢得了尊重,并且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些故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