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军神》是一篇令人敬佩且感人至深的文章。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伤后,为了保护大脑功能,拒绝使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还能从中领悟到勇气与坚持的重要性。
一、课文背景
《军神》选自《红岩》,作者是著名作家罗广斌。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展现了革命先烈们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品质。刘伯承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精神。
二、主要内容
文章通过描写刘伯承在接受眼部手术时的表现,突出了他的坚强意志。医生沃克先生起初对这位病人抱有怀疑态度,认为他可能是因为害怕疼痛才选择不用麻醉。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并且没有发出一声呻吟,这让沃克先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最终,沃克先生由衷地称赞刘伯承为“军神”。
三、重点词语解析
1. 镇定自若:形容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不慌乱。文中用来形容刘伯承在接受手术时的状态。
2. 从容不迫:指人处事非常镇静,不急躁。同样用于描述刘伯承面对手术时的态度。
3.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不马虎。这里可以理解为刘伯承对待手术过程的态度。
四、思想感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成功往往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克服恐惧的决心。刘伯承将军之所以被称为“军神”,不仅仅是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因为他拥有超凡的心理素质和无畏的勇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五、写作技巧分析
作者采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一方面通过沃克先生最初的看法与后来的认识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将普通人面对痛苦时的表现与刘伯承的行为相对照,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出主人公的伟大之处。
总之,《军神》不仅是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它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刘伯承那样勇敢面对挑战,做一个有担当、有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