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中小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内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小学校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管理
1. 学校应成立由校长负责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2.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3. 加强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合作,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日常管理
1. 健全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妥善处理。
2. 保持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3. 配备必要的消毒用品和个人防护装备,并指导师生正确使用。
4.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应急处置
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启动。
2. 对疑似病例实行隔离观察,同时追踪密切接触者,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3.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疫情进展,配合专业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4. 在必要时暂停集体活动,减少人员聚集,降低感染风险。
四、监督考核
1. 将传染病防控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定期检查评估执行情况。
2. 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3.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公开透明地公布相关信息,增强公众信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