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它不仅仅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承载着家庭团聚、传承文化的意义。在我的家乡,过年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仪式感,这些传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归属与温暖。
每年腊月二十八是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的日子。这一天,父母会早早起床,带着我和弟弟去集市采购新鲜的食材。妈妈喜欢挑选各种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她说这样能给家里增添喜庆氛围;而爸爸则负责挑选鱼肉等主菜,因为“年年有余”寓意吉祥如意。回家后,全家人一起动手将买来的食材分类整理,厨房里总是弥漫着浓郁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除夕当天,是最为热闹的一天。清晨,我们一家人便开始贴春联、挂灯笼。爷爷会拿出他珍藏多年的毛笔字帖,亲自书写对联。他总说:“亲手写的春联才有灵魂。”红彤彤的对联贴在门框上,顿时让整个院子充满了年味儿。随后,妈妈和奶奶开始准备年夜饭。她们一边切菜剁馅,一边聊着过去一年里的趣事,笑声不断。到了晚上,一桌丰盛的菜肴端上了餐桌,有香气扑鼻的红烧肉、金黄酥脆的炸丸子,还有象征团圆的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互道祝福,那一刻,我觉得幸福简单又纯粹。
大年初一则是拜年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跑出去看热闹。村子里到处都是人来人往的身影,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老人们则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聊天。按照习俗,我们先要向长辈拜年磕头,然后才能收到压岁钱。虽然金额不大,但每一张都饱含着长辈们对我们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正月十五元宵节标志着春节的结束。这天晚上,村里都会举办灯会活动,各式各样的花灯造型各异,有的像龙凤呈祥,有的似繁星点点。大家提着灯笼游街串巷,孩子们欢笑着追逐打闹,空气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息。吃汤圆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甜甜糯糯的味道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这就是我家过年的习俗,平凡却温馨。这些习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时光。或许多年以后,当我远离故乡时,脑海中浮现最多的依然是这些关于春节的画面。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的记忆深处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