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桥之美》教案

2025-05-06 07:01:50

问题描述:

《桥之美》教案,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06 07:01:5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作者吴冠中及其艺术观点。

-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 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桥梁,并理解它们在美学上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及语言特点。

- 结合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桥梁的特点。

-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桥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感知能力。

-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环境的兴趣。

-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其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关于桥美的阐述,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评价一座桥。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艺术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收集有关桥梁的历史资料、图片以及相关视频;准备好课堂提问卡片等辅助材料。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内容,查找有关吴冠中的生平事迹及相关作品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几张著名桥梁的照片,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桥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入课题——《桥之美》,由著名画家吴冠中所写的一篇散文。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 在作者看来,“桥之美”体现在哪里?

三、深入探究(20分钟)

分段细读课文,具体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者为什么说“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2. 第二段至第四段:分别介绍了哪些类型的桥?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色?

3. 最后一段:作者对于桥的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有,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桥作为研究对象,搜集相关信息后制作一份简短的报告,汇报时需包括该桥的历史背景、结构特征及其美学价值等内容。

五、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隐藏着的美好事物,并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细节,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围绕“桥”展开联想,可以描写某座具体的桥,也可以畅想未来的桥梁形态,字数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1. 桥是一种艺术品

2. 不同类型的桥及其特色

3. 对桥的新认识

以上就是本节《桥之美》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桥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