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选自《且介亭杂文》,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并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文章语言幽默辛辣,富有哲理性和战斗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鲁迅的作品,对他的思想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更高,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学生在议论文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学习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议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议论文写作特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文化交流现象的小故事或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拿来主义》。
(二)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概括主要内容,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接着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明确每一段落的主要观点和支持材料。
(三)深入探讨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1. 文章开头提到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何危害?
2. “拿来主义”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它有哪些优点?
3. 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拿来主义”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所见所闻,举例说明如何正确地对待外来事物。此外还可以推荐相关书籍或影片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探索。
(五)总结归纳
最后由教师带领全体同学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培养开放包容心态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我对《拿来主义》这一课的教学构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谢谢!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