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叶绍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独树一帜。他的《夜书所见》是一首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流露出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夜书所见》原文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里的景象和情感。首句“萧萧梧叶送寒声”,通过梧桐树叶在秋风中的瑟瑟作响,传递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之感,秋风拂过江面,触动了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情。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则将视角转向活泼可爱的孩童,他们提着灯笼在篱笆边捉蟋蟀,给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则点明了整个场景的核心,那盏微弱却温暖的灯光,仿佛是远方家的象征,让人心生暖意。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结合人物活动,营造出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从萧瑟的秋风到温馨的灯火,从孤寂的旅人到嬉戏的儿童,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蕴含的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这首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总的来说,《夜书所见》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也要学会停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美好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