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2025-05-06 18:58:08

问题描述: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06 18:58:08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资料。《论语十二章》是其中较为著名的篇章,下面尝试对这些章节进行简要翻译。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因此生气,这不就是君子的行为吗?”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够独立处事,四十岁时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却不会超出规矩。”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第六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问,知道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第七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第八章:“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重任而且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一件重大任务吗?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努力,这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吗?”

第九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比如堆土成山,即使还差一筐土就能完成,如果停止了,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比如平整土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只要继续下去,那就是我自己前进的。”

第十章:“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砌成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学生还能说什么呢?”

第十一章:“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说:“以前我对别人,听到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第十二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以上是对《论语十二章》的大致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理解这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内涵。《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反复研读和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