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语释义
“比肩接踵”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多拥挤,前后相接,非常密集。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人对人群密集场景的生动描述,常用于表达场面热闹或人口稠密的情景。
二、读音
拼音为:bǐ jiān jiē zhǒng
三、详细解释
“比肩接踵”由“比肩”和“接踵”两个部分组成。“比肩”表示肩膀挨着肩膀,“接踵”表示脚跟接着脚跟。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形象地描绘出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的状态,即形容人群密集、摩肩擦踵的景象。
四、造句
1. 春节期间的庙会真是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比肩接踵。
2. 这条商业街在周末总是比肩接踵,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购物。
3. 超市促销活动开始时,顾客们蜂拥而至,整个卖场都显得比肩接踵。
五、近义词
1. 摩肩接踵:同样用来形容人群密集,但侧重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接触。
2. 人山人海:侧重于形容人多得像山一样,极具视觉冲击力。
六、反义词
1. 空无一人:指一个人都没有,完全相反。
2. 门可罗雀:形容非常冷清,与“比肩接踵”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七、出处
“比肩接踵”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这句话描绘了齐国都城临淄繁华热闹的景象,人们在路上行走时肩膀相互碰撞,脚跟相互连接,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与人口的密集。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比肩接踵”的含义及其使用方法。这个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绘出某些特定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