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dú mù nán zhī
解释
“独木难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单一的力量无法支撑起整体的局面或事物。它比喻在困难面前,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需要依靠集体或者多方力量的支持。
意思详解
这个成语来源于木材结构的比喻,一棵树的树干虽然结实,但若要支撑整座房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独木难支”常用于描述某种孤立无援的状态,或者说明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单凭个人的努力或资源难以应对复杂局面。它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危机中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必要性。
造句
1. 这次任务太过艰巨,仅靠我一个人根本独木难支,必须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家小公司很难独木难支,必须通过资源整合来增强竞争力。
3.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社区居民齐心协力,而不是指望某个人能独木难支。
出处
“独木难支”最早出自《后汉书·张衡传》。原文提到:“以一人之智,而欲独木支大厦,则必倾覆。”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单靠个人能力难以支撑大局的道理。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近义词
1. 孤掌难鸣:形容单独一个人难以成事。
2. 势单力薄:表示力量薄弱,难以应付困难局面。
3. 一木不支:意指单一的力量无法支撑整个局势。
反义词
1. 众志成城: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强大,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2. 集腋成裘:指将零散的东西积累起来,最终形成大的成果。
总结来说,“独木难支”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成语,提醒我们面对挑战时,应该懂得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协作精神的高度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