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疏影”这一成语源自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幽静之美,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吟咏梅花的经典意象。因此,“暗香疏影”逐渐被提炼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梅花的高洁姿态和淡雅香气。
典故来源
林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隐士,他一生未娶,以种梅养鹤为乐,自号“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梅花的姿态与神韵,使得“暗香疏影”成为了梅花的独特象征。后来,这首诗广为流传,人们将此二字赋予更广泛的含义,用来赞美那些具有清高品格的事物。
释义与用法
“暗香疏影”中的“暗香”指的是不浓烈却沁人心脾的香气;“疏影”则指稀疏而有层次的枝条倒映在水中或月色下。整体而言,这个成语不仅限于描述梅花,还可以泛指一切散发出淡雅气息且形态优美的事物。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于形容女子的温婉气质或者某种超凡脱俗的情境。
近义词
与“暗香疏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冰肌玉骨”、“清风明月”等。这些词语同样强调一种清新脱俗、高雅纯净的意境。
成语故事
据传,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时,每日赏梅作诗,过着闲适的生活。有一次,一位友人来访,见他如此钟情于梅花,便问为何独爱此花?林逋答道:“梅之韵在于其不争春色,独自芬芳;梅之魂在于其坚韧独立,不畏严寒。”这句话恰好体现了“暗香疏影”的深层寓意——它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更是对人格理想的寄托。
总之,“暗香疏影”作为一句充满诗意的成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无论是用来欣赏自然美景,还是表达内心情感,它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