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总觉得母爱是理所当然的。每天早晨醒来,桌上总有一碗热腾腾的粥;放学回家,总有可口的饭菜等着我;生病时,母亲总是守在床边,轻声安慰。这些温暖的画面仿佛成了生活的背景色,以至于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份爱背后的意义。
直到有一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双向奔赴”。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高烧不退。母亲急得团团转,她一边给我倒水喂药,一边不停地摸我的额头。“不行,得去医院!”她果断地披上外套,背起我冲向医院。一路上,寒风刺骨,但她却将自己唯一的围巾紧紧裹在我身上,而她的脖子却露在外面,冻得通红。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需要输液。护士熟练地扎针,我疼得眼泪直流,母亲握着我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背说:“别怕,妈妈在这里。”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然而,当护士准备开始输液时,我发现母亲的手微微颤抖,眼神里满是担忧和紧张。原来,她并不是那么坚强,只是为了让我不害怕罢了。
输液的过程中,母亲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她的手指轻轻揉搓着我的手背,像是想把所有的疲惫和不安都传递给我。而我呢?当时年幼的我只顾着自己难受,根本没注意到母亲的付出。直到后来,当我长大成人,回想起那个夜晚,我才明白,其实母亲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不仅要担心我的病情,还要努力保持镇定,让我安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去感受母亲的爱,也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回应她。有一次,我特意为母亲做了一顿饭。虽然味道并不完美,但看到她脸上洋溢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得。还有一次,母亲生病了,我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给她泡脚、端茶递水,看着她露出欣慰的表情,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双向奔赴”。
母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彼此间的理解和回应。母亲用她的无私奉献教会了我如何去爱,而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这种爱的循环,就像一条温暖的河流,流淌在我们之间,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工作。每次打电话回家,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我都忍不住鼻子一酸。我想告诉她,无论距离多远,我对她的爱永远不会改变。而母亲也总会叮嘱我好好照顾自己,别忘了吃饭。那些简单的话语中,藏着多少深沉的牵挂啊!
母爱如山,厚重而深远;母爱似海,宽广而包容。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表现,也不需要华丽辞藻的修饰,只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就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份双向奔赴的爱,让它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