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端午的鸭蛋》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的文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家乡高邮的端午节习俗娓娓道来,尤其是对咸鸭蛋的深情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温暖的情感。
文章开篇即点明主题:“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这句看似平淡的话,却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平凡中见真章。接着,作者详细叙述了端午节的各种活动,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等,这些传统习俗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节日氛围。然而,在众多的节日元素中,最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却是那小小的咸鸭蛋。
对于咸鸭蛋的描述,汪曾祺先生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从挑选鸭蛋到敲破蛋壳,再到品尝蛋黄,每一个步骤都写得生动有趣。“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咸鸭蛋的特点,还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美食的喜爱之情。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高邮咸鸭蛋的品质:“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除了对食物本身的赞美,文中还融入了许多个人感悟和哲理思考。例如,“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以此比喻吃过高邮咸鸭蛋的人,再吃别的地方的咸鸭蛋便觉得索然无味。这样的表达既幽默又深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文章以一句感慨结尾:“小小的一枚咸鸭蛋,承载着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乡愁的本质,也引发了读者共鸣。
针对这篇文章,以下是几道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过端午节的情景,重点描写了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并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高邮咸鸭蛋的独特之处?
答案:文中提到高邮咸鸭蛋的蛋白柔嫩,蛋黄红油多,与其他地方的咸鸭蛋相比口感更佳。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用来形容吃过高邮咸鸭蛋之后,再吃其他地方的咸鸭蛋就觉得不够美味,反映了作者对高邮咸鸭蛋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