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这一词牌源自唐代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其豪迈大气的意境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成为宋词中极为流行的体裁之一。下面选取了十首最具代表性的《浪淘沙》作品,供读者品鉴。
第一首当推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词以亡国之痛为主题,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情感深沉而真挚。
第二首为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此词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第三首是晏殊的《浪淘沙·小阁重帘云雨暮》:“小阁重帘云雨暮,往日繁华今在否?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此词通过描写眼前景物引发内心惆怅,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第四首是柳永的《浪淘沙·梦觉透窗风一线》:“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灭复明灭。空床展转重追想,不道孤眠滋味恶。肠断更无疑,泪滴千千万万行。”这首词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在深夜里的孤独与痛苦,语言质朴却感人至深。
第五首为苏轼的《浪淘沙·昨日出东城》:“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皆已谢,独有梨花香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此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状态。
第六首是辛弃疾的《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山寺夜半闻钟,惊破一枕幽梦。起来搔首弄残月,倚遍阑干几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此词以梦境入笔,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失落感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第七首为姜夔的《浪淘沙·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湿征衣袖里多。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此词借历史故事抒发了对世间离别的深切同情。
第八首是秦观的《浪淘沙·水边沙外》:“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此词以重阳节为背景,描写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凄凉心境。
第九首为周邦彦的《浪淘沙·晓阴重》:“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无绪。惨绿愁红,芳心事事休。佳期误,韶华不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词以秋日清晨为背景,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难再的惋惜之情。
最后一首是张元干的《浪淘沙·山远翠眉长》:“山远翠眉长,高处人家与雁翔。楚天千里清秋色,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此词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上十首《浪淘沙》各具特色,既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也有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充分展现了这一词牌的魅力所在。它们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很高水平,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