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成语华灯初上的出处

2025-05-08 03:19:06

问题描述:

成语华灯初上的出处,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08 03:19:06

“华灯初上”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夜晚降临,城市中的灯火开始点亮,展现出一片繁华景象。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它的出处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

最早提到“华灯”的文字记录出现在汉代的一些文献中。在汉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照明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在重要场合和节日中使用华丽的灯具来装饰环境。因此,“华灯”一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精美的灯具以及它们所营造出的氛围。

到了唐代,“华灯初上”这一表达形式已经较为普遍地出现在诗文中。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中有这样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使用“华灯初上”,但它描绘了秦淮河畔夜晚的繁华景象,与“华灯初上”的意境不谋而合。

然而,真正明确使用“华灯初上”这一完整表述的,则是在宋代及之后的作品中。宋代词人柳永在其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里通过描写杭州城夜晚的美丽景色,间接提到了“华灯初上”的情景。

此外,在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和戏曲剧本中,“华灯初上”也频繁出现,成为描述都市夜景的重要词汇之一。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该成语的文化内涵,还使其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华灯初上”作为一个成语,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漫长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今,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华灯初上”依然能够唤起人们对宁静夜晚的美好回忆,提醒我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